English

冷落亨利·摩尔是我们的遗憾

2000-11-09 来源:光明日报 黄闽雄 摄 我有话说

我们要学习的是亨利·摩尔的“拿来主义”

在11月4日、5日由文化部、北京市政府、中国展览交流中心、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“亨利·摩尔的启示”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。来自中国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韩国的40余位雕塑家、建筑学家、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进行了高水平的交流。专家们一致认为,亨利·摩尔在雕塑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。在西方雕塑史上,古希腊以菲迪亚斯为代表,文艺复兴时期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,十九世纪以罗丹为代表,到了二十世纪,亨利·摩尔则是一个高峰。世界上几乎每个雕塑公园都有亨利·摩尔的作品。老子有句话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,在亨利·摩尔的作品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这种很高的艺术境界。

二战时期,亨利·摩尔作品是抽象因素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产物,二战结束以后,当时亨利·摩尔已经闻名于世,他的风格转向想象与具象、传统与创新结合,代表作有北安普顿的《圣母子》以及采用自由综合法创作的《国王与王后》。之后,他开始探索比空洞更抽象的形体,强调作品与环境、人体与自然的浑然一体。由此可以看出,亨利·摩尔的艺术创造是贯穿了他一生的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雕塑学会会长程允贤说:“作为一个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,上过战场,打过仗,受过毒气弹侵害的人,摩尔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。在正义、善良与野蛮不断斗争的社会里,摩尔以他的雕塑表现出庄严、宁静与温和,他一心一意地呼吁着爱,于是有了他作品永恒的主题‘母与子’,这题材展示了一切人类共有的情感,而《原子体》的独特构思则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憎恶。”
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奚静之女士认为,虽然亨利·摩尔的创作受到世界各种艺术的影响,但是他却在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:“亨利·摩尔早期的创作受非洲黑人艺术、欧洲中世纪艺术、美洲玛雅艺术的影响。在他创作的第二阶段,墨西哥的玛雅艺术对其创作影响特别大,以至于他曾经有过模仿。后来摩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在雕塑美学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,他的作品比古希腊、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更具有人本主义思想。”

专家们认为,艺术本身不仅是琐碎、单纯地反映生活,其中最关键的是艺术语言的创造性应用。亨利·摩尔就是大胆地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优点,并在他的作品中均匀完美地表现出来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良镛说:“近代的艺术家,特别是雕塑家都受过非洲雕塑的影响,亨利·摩尔也不例外。非洲的原始雕塑在造型方面的确有着震撼人心的特点,线条很简朴,无论是动物雕塑,还是人物雕塑,都有其独特性。空洞,是人肢体的变形,是亨利·摩尔雕塑的特征。”上海大学教授、国际雕塑学会高级会员章永浩说:“我曾在哥本哈根的亨利·摩尔原作前思考良久,他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时是无题的,但空洞运用安排得很好。空洞也是中国园林中必不可少的,但摩尔的空洞张力极为充分,他用简练的表现手法造成耐看、有力量、有强度的感觉,这正符合中国美学‘以简抒繁’的传统观念。”专家们说,亨利·摩尔给我们的启示是:好的艺术都是相通的,并能和大多数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;博采众长,艺术才能不断有新的营养。

我们所缺少的是亨利·摩尔的创造性

亨利·摩尔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,是因为他独特的创造性,这就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说:“亨利·摩尔作品中的‘空洞’,是摩尔作品的形式语言中特别典型的因素,也被认为是摩尔作品中的东方印记。他认为空洞比实体更有力量,更有吸引力。空洞可以增加雕塑的三度空间感;空洞可透视雕像的外部空间,使雕像与空间融为一体。”

据笔者观察,这些天在北海公园亨利·摩尔雕塑前驻足的中国观众大致可分为两种:一是猜测揣摩,似懂非懂地思考;另一种是极度崇拜,进而临摹仿效。章永浩认为,世界级的雕塑大师在艺术表现上的建树、在艺术语言上的运用总是让人难忘的,亨利·摩尔就是这样的大师。我们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,但不能否认的是,我们的雕塑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,这并不是说中国雕塑家的才能不够。现在是到了对我们的雕塑艺术反思的时候了,中国的雕塑教育需要改革。我们的体制有时压抑了年轻人的天赋。我们在过分地强调比例、技术的时候,往往忽略了艺术表现力。

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田世信说:“当前对国外艺术盲目模仿的现象很多,以至于小到雕塑,大到城市建设规划都有一种雷同的现象,失去了特色的表现。摩尔的作品强调公众的参与意识,需要我们认真地借鉴,他巧妙的构思是他成功的关键。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袁运甫说:“亨利·摩尔很重视作品与环境的结合。我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附近的雕塑公园里第一次看到亨利·摩尔的雕塑。那些雕塑所营造的气氛和自然景观形成了最充分的配合,其中一尊形体讲究并抽象的男女坐像,在蓝天、湖水、森林、草地的映衬下,像是活了一样坐在那里欣赏着自然,连自然仿佛也有了生命。我们有一些好的雕塑作品,没有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,就大大削弱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视觉的震撼力。”

纵观东西方的雕塑艺术,虽然文化背景不同、表达方法不同,但美学追求是共同的。专家认为,中国雕塑至今仍然处在对西方雕塑的模仿状态,我们一些雕塑家虽然技巧很高,但艺术上却达不到一定的高度。

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盛杨说:“年轻人模仿是走向成熟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,但模仿的同时一定要唤起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,然后努力摆脱纯粹的模仿,自觉地去发掘民族和个人的创作力。亨利·摩尔就是如此,他的作品充满着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,但从不局限于此。”中国美协理事潘鹤说:“任何文化都需要生长的土壤———政治、经济、民情等一系列的东西。首先得改良我们的土壤,才能使引进的文化在我们的士壤上生长起来。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郑宏说:“西方抽象雕塑艺术的历史并不长,但亨利·摩尔雕塑的抽象性极为明显。中国是一个抽象艺术的大国,对抽象艺术认识和创造的历史最为久远,这主要体现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中。但这种优势在中国雕塑艺术中没有很好地转化。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反而表现出大量模仿西方的痕迹。”

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,守着如此肥沃的艺术土壤,我们的雕塑家却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营养。新加坡创新集团董事长、美术家林祥雄先生说:“任何一门艺术到了一定高度以后,都是属于全世界、全人类的。中国有如此博大的文化,有如此丰富的传统底蕴,20世纪开始后,西方在吸收了东方的成就以后才得以更好地发展。今天,中国的文化将如何发展,青年人是关键。他们要走出去,多看看,然后他们就会发现中国有很多瑰宝,单纯的模仿是多么可笑的举动。我认为中国的艺术还是应站在自己的传统基础上,应立足于自己的土地。”韩国艺术家郑基弘说:“我多次来中国,认为中国有很多很好的雕塑家,但我想是不是有种盲目追求西方的风气。中国把雕塑家培养成世界的雕塑家并不难,因为中国有着如此深邃的文化底蕴。希望中国以后能多多举办如此一流的雕塑展,使人民更了解这门艺术。”澳大利亚艺术家约瑟夫·帕里尼认为,中国人民对亨利·摩尔的作品不熟悉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即使在一些西方国家,那里的人对雕塑的内在意义也是一知半解,但他们愿意观赏、思考。他希望中国的媒介能够在艺术宣传上多用一点精力,中国的年轻一代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,将中国本土的雕塑艺术推陈出新。

开放就意味着兼收并蓄。亨利·摩尔来了,他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。错过了这次机会,忽视冷落了亨利·摩尔,将是我们的遗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